香港故事:《珍珠盛產地——古大埔》 (刊登經濟日報文化生活 4/3/2013)

刊登網址:http://blogger.etpress.com.hk/reading_club/?p=2825

圖片

大埔,一個出產貢品珍珠的地方。

香港這個小小的地方,古代史其實都相當精彩。早前提及大嶼山有大鹽田,住了一批曾作亂的鹽梟;昨天亦提及屯門是軍事重鎮,有艦隊有炮台,大文豪韓愈更留下墨寶。今天則介紹古代另一個經濟要地——大埔,一個出產貢品珍珠的地方。

未講大埔之前,先講一段中史。在五代十國時,南方有一位將軍叫劉隱。劉隱是名將之子,在南方素有野心建國,於是他奇襲廣州,成為兩廣最大的統治者。不過,他自知勢力未足,羽翼未豐,於是不斷賄賂後梁的朱溫(朱溫散唐),其中一個重要的貢品,就是「珍珠枕」。後來,劉隱的兒子成為皇帝,在宮內興建了「玉堂珠殿」,整座宮殿都用珍珠砌的!「玉堂珠殿」最厲害之處,在於「下設水渠,浸以珍珠」,時稱為「珍珠渠」。「珍珠枕」、「珍珠宮殿」、「珍珠渠」,那麼多珍珠從哪裡來呢?講都可能不信,大部份來自大埔!

大埔盛產珠蚌,在古代遠近馳名,所產的珍珠,大多列作貢品。當南漢最後的皇帝滅亡前,他曾經下令放火燒自己宮殿。不過,有人在宮殿的殘骸裡找到的珍珠,則可以裝滿46個瓮(古代器皿,體積不小),可見大埔採珠業非常發達,質素高,產量多。

其實,大埔採珠業之所以發達,除了蚌本身夠健康,還有大埔人悍不畏死的性格。其實,採珠是極危險的工作,因為蚌活在深海。當時採珠人用繩繫石綁腳,然後跳入海,沉水而下,潛到入五百尺深採珠。因此,不少採珠人溺死,氣絕身亡,或者突然水面一片通紅,被鯊魚咬死。加上,香港當時多颱風,上貢次數又多,所以死傷者不勝其數。所以曾經有詩記載:「漭漭愁雲吊媚川,蚌胎光彩夜連天。幽魂水底猶相泣,恨不生逢開寶年。」詩裡的「媚川」,正是大埔在南漢時的名字。

大埔不單在南漢時期出名,其實大埔採珠業到元明兩朝依然很出名。珍珠很名貴,引起元朝統治者掠奪之心。於是,元朝派3人長期駐守大埔,專門監視大埔人採珠。如果收穫不多或採珠人缺席,則大加重罰,以致民不聊生。結果,元朝過度開採,大埔採珠走向衰亡,後來更加解散大埔珠場。到了明朝,朝廷雖然恢復珠場,但同樣過度開搶,還把蚌珠採盡,最後朝廷宣佈大埔再無珠蚌,大埔珍珠正式走向終焉。

聽完故事,開埠前的香港,還是一條不知名的小漁村嗎?

3 thoughts on “香港故事:《珍珠盛產地——古大埔》 (刊登經濟日報文化生活 4/3/2013)

  1. 一直知道大埔吐露港有養珠場,大埔曾經叫大步,較詳細的珍珠場之描述,還是第一次看到,珍珠場跟香木的發展原來是一樣,都係因為朝廷政府一手攪跨的。

    • 香木同珍珠都係貴重之物,朝廷當然盡量掠奪。當時無咩保育概念,操之過急,結果甚麼都搞垮。

      想起老子的一句:「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」,物極必反

回覆給阿群 取消回覆